Chrome 使用 RAMDisk

Chorme的設定方式並非在瀏覽器內設定,而是在開始執行之前就要設定,透過捷徑的方式帶入參數,讓RAMDisk可以運作。在「捷徑上開啟右鍵內容」。

在目標「chrome.exe」之後空一格加入「--disk-cache-dir=Q:\Chrome」,套用後開啟即可。
(Q槽是我的RAMDisk,Q:\Chrome是我建立的Chrome cache目錄)
Firefox 使用 RAMDisk

在瀏覽列輸入「about:config」,開啟Firefox的參數設定。

隨意一處點選右鍵,「新增 -> 字串」。

輸入字串的名稱為「browser.cache.disk.parent_directory」,之後確定即可。之後若是要取消此設定,將這一筆紀錄刪除即可。

接著「輸入RAMDisk的位置」,以我的為例就輸入「Q:\Firefox」。

完成之後會看到剛剛的設定值,將「Firefox重新啟動」就可以開始使用。

其實Firefox在3.5版本之後就有了Memory cache device的功能,在停用Disk Cache後就會依靠Memory Cache,不過預設的size很小,因此可以透過RAMDisk的設定來增加快取空間,輸入「about:cache」即可以確認RAMDisk使用的狀態。
IE 使用 RAMDisk

開啟IE的「網際網路選項」

點選在一般的頁籤中的「瀏覽歷程記錄 -> 設定」

預設存放站存檔案的位置在C槽,也是大多用戶硬碟中垃圾最多的地方,通常清理垃圾都會清出不少,若是透過RAMDisk的方式,預設記憶體內的東西關機後就會消失,也沒有所謂系統的垃圾檔案,因此我們可以將這部分的檔案透過「移動資料夾」轉移到RAMDisk。

「選擇所使用的RAMDsik」之後就完成囉!確認之後系統可能會要求您登出,重新登入之後就會完成移轉的動作。不過我遇到的住況有點怪,再次查看設定還是在C槽,但是點選檢視檔案時會開啟我的RAMDsik,裡面也有暫存的檔案,這樣看來是沒有問題的。
Opera 使用 RAMDsik

在Opera的網址列輸入「about:config」開啟設定頁面,設定項目非常非常的多,我們將目標鎖定在「User Prefs」進行設定。

展開User Prefs之後找到「Cache Directory4」的設定,將RAMDisk的位置輸入在後面的欄位。

完成之後瀏覽到設定的底部,點選儲存的按鈕,儲存後會跳出一個確認的視窗,點選確定之後「重新啟動Opera」。
最後祝大家使用愉快囉!